11月23日,学校组织资产处、财务处、审计处等部门对超算中心的机房建设和软硬件设备进行了联合验收,超算中心设施、场所、软硬件等各项性能指标符合合同要求。我校高性能计算平台正式投入使用,为校内多学院、多学科、多领域提供科研计算服务,满足我校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大规模科学计算的需求。
高性能计算平台由学校委托信息学院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招标,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建设、运行、维护。平台集群系统采用CPU+GPU的双重异构架构,计算节点+胖节点的混合体系结构,集群共有528个CPU计算核心。节点之间使用全互连无阻塞的Infiniband 56GB网络进行数据交换,通过万兆网络对节点进行访问。平台经过软硬件的安装、调试,在试运行过程中计算能力达到每秒69.78万亿次,各项性能指标优于国内其他高校的同等规模的设备。通过调研校内高性能计算需求,经过应用软件的筛选及资源规划,平台集成了多学科应用软件53款,通过范例自测运行并与以前计算结果进行比对,运算速度、精度完全满足科研需求。经过调研及各学科应用软件集成,平台将校内用户群体分为科学计算和仿真计算两大类。科学计算类涵盖了信息、化学、农学、生命科学、植保、动科等学院,主要进行基因对比分析、深度学习、数据分析、图像分析、分子动力学分析、数学建模等科学计算应用;仿真计算类涵盖了机电、水土等学院,主要进行结构仿真、电磁仿真、力学仿真、流体仿真等计算应用。目前,已有6个学院的22个科研团队在平台上开展计算工作,中心管理人员每天对平台使用情况做出的统计分析,不断完善平台的管理机制,及时了解校内计算需求及应用中遇到的问题,缩短了作业计算时间、提高了作业算例提交频率和计算资源利用率。
目前,高性能计算平台已向全校开放,超算中心将与校内各科研团队、骨干教师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确保平台精准、高效的运转,为学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提供优质的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