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小区域控制测量
一、判断题
1.导线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是以闭合差相反的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上。当出现余数时,将余数分配到短边相邻的角上。该表述(R )。
2.在分配导线角度闭合差取至整秒时,出现的闭合差不足于平均时,将闭合差分配到短边相邻的角上。该表述( R)。
3.导线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是以闭合差相反的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上。该表述(R )。
4.导线全长闭合差主要是测边误差引起的,一般来说,导线愈长,全长闭合差也愈大。该表述(E )。
5.闭合导线的内角观测值的总和与其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之差称为角度闭合差。该表述(R )。
6.光电测距导线测量不需要相邻导线点通视。该表述(E )。
7.相邻导线点应互相通视良好,便于测量水平角和测量距离。该表述(R )。
8.独立的导线测量外业工作主要有踏勘选点、埋设点标志、转折角测量、边长测量和起始方位角的测定。该表述(R )。
9.单一导线测量布设的形式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和支导线三种。该表述(R )。
10.在工程建设中,建立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主要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GPS测量。该表述(R )。
11.图根控制网中的控制点称为图根点。该表述( R)。
12.图根点的密度取决于测图比例尺的大小和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该表述(R )。
13.直接为测图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该表述(R )。
14.规定在任何地方进行地形图测绘时都必须使用统一的国家坐标系的坐标。该表述(E )。
15.高程控制测量的任务就是精确测定控制点(或水准点)的高程。该表述( R)。
16.平面控制测量的任务就是精确测定控制点的平面坐标。该表述(R )。
17.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量和高程控制测量。该表述(R )。
18.建立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主要有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和GPS测量。该表述(R )。
19.精确测定控制点(或水准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该表述(R )。
20.精确测定控制点的平面坐标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该表述(R )。
21.精确测定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的工作,称为控制测量。该表述(R )。
22.衡量导线测量精度的指标是导线全长闭合差。(E)
23.附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的理论值为零。(E)
24.导线的起算数据至少应有起算点的坐标和起算边的方位角,观测数据应有水平距离和水平角,导线计算的目的是求出未知点的平面坐标。(R)
25.在面积小于200㎞2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小地区控制网。(R)
26.国家控制网按精度从低到高分为四个等级,依次为一等、二等、三等和四等。(R)
27.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角度测量、边长测量以及导线定向。(R)
28.三等水准测量中丝读数法的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R)
29.导线点的横向误差主要是由水平角的观测误差引起的。E
30.闭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按反号平均分配原则分配给各个坐标增量。E
31.导线测量时相邻边长比例不能小于1/3。E
32.闭合导线就是由一组已知高级控制点出发,经一系列导线点而终止于另一组的一个高级控制点。E
33.折叠式前方交会可解决前方交会中角度过小的问题。E
34.在工程测量中,一级导线的平均边长不应超过1Km,导线相对闭合差≤1/15000。E
35.导线的角度闭合差不受起始边方位角误差的影响。E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规定,在坚硬的地面上,四等水准测量测站的观测程序可以是( )
A、后-前-后-前 B、后-后-前-前 C、前-后-前-后 D、前-前-后-后
2.根据《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规定,三等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程序( ).
A、后-前-前-后 B、后-后-前-前 C、前-后-前-后 D、前-前-后-后
3.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的方法是( )。
A、将其反符号按角度大小分配 B、将其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
C、将其反符号按角度数量分配 D、将其反符号按边数分配
4.导线的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时,应使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之和等于( )
A、纵、横坐标增值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同;
B、导线全长闭合差,其符号相同;
C、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反
D、等于零
5.若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20°50′42″、距离为100.12米和A点的坐标为A(100.00,100.00),
B点的坐标为( ) 。
A:XB=48.67, YB=185.96; B:XB=185.96 ,YB=48.67 ;
C:XB=84.67, YB=158.96 ; D:XB=158.96,YB=84.67;
6.设AB距离为200.23m,方位角为121°23′36″,则AB的x坐标增量为( )m.
A、-170.92 B、170.92 C、104.30 D、-104.30
7.导线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 )。
A、按角度大小成正比例分配; B、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
C、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 D、不需分配
8.导线测量的外业不包括( )。
A、测量角度 B、选择点位
C、坐标计算 D、量边
9.导线的布置形式有( )
A、一级导线、二级导线﹑图根导线; B、单向导线﹑往返导线﹑多边形导线;
C、闭合导线﹑附和导线﹑支导线 D、闭合导线、附和导线和支水准路线
10.( )测量外业工作主要有踏勘选点、埋设点标志、转折角测量、边长测量和起始方位角的测定。
A、导线 B、水准 C、导线网 D、单一导线
11.( )测量布设的形式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和支导线三种。
A、导线 B、水准 C、导线网 D、单一导线
12.单一导线测量布设的形式有()。
A、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和导线网三种 B、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和支导线三种
C、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和支水准路线 D、闭合导线网、附合导线网和支导线网
13.在地形图上确定水库的汇水面积,就是在地形图上勾绘( )。
A、计曲线 B、山谷线C、分水线 D、等高线
14.四等水准测量黑红面读数差的限差是( )mm,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是( )mm。
A、±1,±2 B、±1,±2 C、±2,±3 D、±3,±5
15.四等水准测量的前后视距差不得超过( )m,前后视距累积差不得超过( )m。
A、2,10 B、2,5 C、3,5 D、3,10
16.测定点的平面坐标的主要工作是( )。
A、测量水平距离 B、测量水平角
C、测量水平距离和水平角 D、测量竖直角
17.闭合导线若按逆时针方向测量,则水平角测量一般观测( )角,即( )角。
A、左,外 B、右,内C、左,内 D、右,外
18.四等水准测量一测站观测( )个数据,计算( )个数据。
A、8,10 B、4,8 C、6,8 D、6,10
19.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的主要差异是( )的计算。
A、角度闭合差与坐标增量闭合差 B、坐标方位角与角度闭合差
C、坐标方位角与坐标增量 D、坐标增量与坐标增量闭合差
20.衡量导线测量精度的指标是( )。
A、坐标增量闭合差 B、导线全长闭合差
C、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D、高差闭合差
21.在测区内布置一条从一已知点出发,经过若干点后终止于另一已知点,并且两端与已知方向连接的导线是()。
A、闭合导线; B、附合导线;
C、支导线; D、导线网。
22.在进行高程控制测量时,对于地势比较平坦地区,一般采用几何水准,对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区一般采用()。
A、水准测量; B、视距测量; C、三角高程测量。
23.计算支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公式可用( )。
A、Wh=∑h′-(H终-H始); B、Wh=∑h′;C、Wh=∑h′往+∑h′返
24.在图根导线中,评定导线精度好坏的主要指标是( )。
A、导线角度闭合差fβ;
B、导线全长闭合差fs;
C、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fs / ∑S
25.利用余切公式进行前方交会计算时,已知点应按( )编排。
A、顺时针方向;B、逆时针方向; C、任意方向
已知一直线的坐标方位角是150°23′37″,则该直线上的坐标增量符号是( )。
A、(+,+); B、(-,-); C、(-,+)
第七章 地形图的测绘
一、判断题
1.地形图中,山谷线为一组凸向高处的等高线。R
2.地形图中,山脊线为一组凸向高处的等高线。E
3.地形图比例尺愈大,反映的地物、地貌愈简单。(E)
4.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平距是固定的。(E)
5.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固定的。(R)
6.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差。(R)
7.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图纸的准备、坐标格网的绘制、展绘图廓点及控制点。该表述( R)
8.等高线穿过地物时,需保持等高线的完整性,不能中断。该表述( E)
9.绘制等高线时,首曲线需要加粗,且其高程刚好是5.hd的整数倍(hd为等高距)。该表述(E )
10.绘制地形图时,地物符号分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线性比例符号和注记符号。该表述(R )
11.测绘地形图时,对地物应选择角点立尺、对地貌应选择坡度变化点立尺。该表述(R )
12.碎部测量就是根据图上控制点的位置,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并按图式规定的符号绘成地形图。该表述(E )
13.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或重合。该表述(R )
14.等高线与山脊线和山谷线倾斜相交。该表述( E)
15.坡度在50°以上的陡峭崖壁叫峭壁或绝壁。该表述(E )
16.测图比例尺愈大,图上表示的地物地貌愈详尽准确,精度愈高。该表述(R )
17.衡量比例尺的大小是由比例尺的分母来决定,分母值越大,比例尺越小。该表述(R )
18.欲表示于图上的实地最短线段长度为0.5m,则应采用的比例尺不得小于1/500。 该表述( E)
19.已知某一点A的高程是102m,A点恰好在某一条等高线上,则A点的高程与该等高线的高程不相同。该表述(E )
20.如果等高线上设有高程注记,用示坡线表示,示波线从内圈指向外圈,说明由内向外为下坡,故为山头或山丘,反之,为洼地或盆地。该表述( R)
21.在测绘地形图时,等高距的大小是根据测图比例尺与测区地面坡度来确定。该表述(R )
22.不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其高程有可能相等。该表述(E )
23.首曲线不能明显表示局部地貌,规定可按二分之一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在图上用细实线表示。 该表述(E )
24.在地形图上区分山头或洼地的方法是:凡是内圈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大于外圈者为洼地,小于外圈者为山头。 该表述(E )
25.在地形图上表示地貌通常用等高线法。该表述(R )
26.等高距的选择与测图比例尺有关。该表述(R)
27.测量成果的处理,距离与角度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高程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该表述(R)
28.等高线的疏密反映了该地区的坡度陡、缓、均匀。该表述(E)
29.绘制地形图时,地物符号分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线性比例符号和注记符号。该表述(R)
30.测绘地形图时,对地物应选择角点立尺、对地貌应选择坡度变化点立尺。该表述(R)
31.测绘地形图时,碎部点的高程注记在点的右侧、字头应坐南朝北。该表述(R)
32.地貌是指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它包括湖泊、河流、海洋、房屋、道路、桥梁等。该表述(E)
33.地形图上典型地貌有山头与洼地、山脊与山谷、鞍部、陡崖与悬崖。该表述(R)
34.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该表述(R)
35.非特殊地貌等高线不能相交或重叠。该表述(R)
36.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平距称为等高距。该表述(E)
37.助曲线是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该表述(E)
38.两根等高线在特殊情况下是可以相交的。该表述(R)
39.间曲线和助曲线属于等高线,所以它们在地形图上也必须闭合。该表述(E)
40.间曲线是按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该表述(E)
41.地形图上2.5px所表示的实地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该表述( E)
42.测图比例尺越小,表示地表现状越详细。该表述(E)
43.地物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它包括山地、丘陵与平原等。该表述(E)
44.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称为等高距。该表述(R)
45.我们通常所指的地形是地物和地貌总称。该表述(R)
46.在同一幅地形图内,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越缓。该表述(E)
47.地形图测绘的主要任务就是地形和地貌的测绘。该表述(R)
48.平面图既能表示出地物位置也能表示出地表起伏形态。该表述(E)
二、单项选择题
1.地形图的比例尺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时( )。
A、分母大,比例尺大,一幅图涉及的地面范围小,表示地形信息概括程度愈高
B、分母小,比例尺小,一幅图涉及的地面范围小,表示地形细部信息愈多
C、分母大,比例尺小,一幅图涉及的地面范围大,表示地形信息概括程度愈高
D、分母小,比例尺大,一幅图涉及的地面范围大,表示地形细部信息愈多
2.等高线中间低,四边高,表示()。
A、洼地 B、山头 C、鞍部 D、峭壁
3.等高线中间高,四边低,表示()。
A、洼地 B、山头C、鞍部 D、陡崖
4.坡度是()。
A、两点间的高差与其水平距离之比 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与其高差之比
C、两点间的高差与其斜距之比 D、两点间的斜距与其高差之比
5.从高程基准面起算,每隔四条基本等高线加粗的一条等高线称为()。
A、首曲线 B、计曲线 C、助曲线 D、间曲线
6.从高程基准面起算,按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
A、首曲线 B、计曲线 C、助曲线 D、间曲线
7.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均以( )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基础,按规定的经差和纬差划分图幅。
A、1:100000 B、1:1000000 C、1:500000 D、1:6000000
8.有长为110米,宽为40.0米的一个建筑物,在1:1000的地形图上这个操场大小为()。
A、长为0.110米,宽为0.040米
B、长为0.110米,宽为0.400米
C、长为1.10米,宽为0.040米
D、长为1.10米,宽为0.40米
9.测图的准备工作不包括()。
A、仪器准备 B、展绘控制点 C、图纸准备D、勾绘等高线
10.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应采用()分幅。
A、矩形B、梯形 C、圆形 D、任意形状
11.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坐标格网的方格大小是()
A、1250px×1250px B、1000px×1250px C、1000px×1000px D、250px×250px
12. ( )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为0.1m。
A、1:1000 B、1:2000 C、1:10000 D、1:500
13.展绘控制点时,应在图上标明控制点的()。
A、点号和坐标 B、点号和高程 C、坐标和高程 D、高程和方向
14.地形是( )的总称。
A、地物和地貌 B、地貌和地势 C、地理和地势 D、地物和地势
15.在形图上,长度和宽度都不按测图比例尺表示的地物符号是()。
A、比例符号B、非比例符号 C、半比例符号 D、注记符号
16.在形图上,长度和宽度都按测图比例尺表示的地物符号是()。
A、比例符号 B、非比例符号 C、半比例符号 D、注记符号
17.在形图上,长度按测图比例尺而宽度不按比例尺表示的地物符号是()。
A、比例符号 B、非比例符号 C、半比例符号 D、注记符号
18.下列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
A、1:1000 B、1:2000 C、1:500 D、1:5000
19.有一幅地形图,比例尺为1:1000,西南角坐标X=4000,Y坐标为5000,则该图的编号为()。
A、4.0-5.0 B、40.0-50.0 C、4-5 D、40-50
20.测图与测设相比,其精度要求( )。
A、相对要高B、相对要低C、相同 D、相近
21.在1:5000地形图上,求得两点图上的长度为18mm, 高程HA= 418.3m,HB= 416.5m,则AB直线的坡度iAB如下,正确的是()
A、-2% B、+2% C、-2‰ D、+2‰
22.要求图上能显示实地0.5m的精度时,则采用的测图比例尺应不小于()。
A、1:500 B、1:5000 C、1:1000 D、1:2000
23.图上有相邻高程分别为118、120、122、124、126、128、130、132几条等高线,绘制等高线时哪几条需要加粗。()
A、120 130 B、118 122 126 130
C、120 124 128 132 D、随便哪几版权法都可以
24.图上有相邻高程分别为124、125、126、127、128、129、130、131几条等高线,绘制等高线时哪几条需要加粗。()
A、125 130 B、124 126 128 130
C、125 127 129 131 D、随便哪几版权法都可以
25.图上两点距离与实际平距之比称为( )。
A、比例尺 B、间距 C、平距 D、视距
26.等高线越密,表示相应的坡度越( )。
A、缓 B、小 C、两者没关系 D、陡
27.下列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1:1000 B、1:2000 C、1:500 D、1:5000
28.山谷线也称( )。
A、示坡线 B、集水线 C山脊线 D分水线
29.山脊线也称( )。
A、示坡线 B、集水线 C、山谷线 D分水线
30.等高线表示中,一般是()需要加粗的。
A、计曲线B、首曲线 C、间曲线D、助曲线
31.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
A、图纸准备、方格网绘制、控制点展绘 B、组织领导、场地划分、后勤供应
C、资料、仪器工具、文具用品的准备
32.在一张图纸上等高距不变时,等高线平距与地面坡度的关系是( )。
A平距大则坡度大;B平距大则坡度小, C、平距大则坡度不变
33.地形测量中,若比例尺精度为b,测图比例尺为:M,则比例尺精度与测图比例尺大小的关系为( )
A、B与M无关 B、b与M成正比; C、b与M成反比
34.在地形图上的表示符号分为( )。
A、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线形符号和地物注记 B、地物符号和地貌符号 C、计曲线、首曲线、间曲线,助曲线
35.在比例尺为1:2000,等高距为2m的地形图上,如果按照指定坡度i=5%,从坡脚A到坡顶B来选择路线,其通过相邻等高线时在图上的长度为()
A、10mm;B、20mm C、25mm
36.一组闭合的等高线是山丘还是盆地,可根据( )来判断。
A、助曲线; B、首曲线; C、高程注记
37.若知道某地形图上线段AB的长度是175px,而该长度代表实地水平距离为35m,则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_,比例尺精度为__________。
A、1:1000 50mm B、1:500 50mm
C、1:5000 500mm D、1:500 500mm
38.等高线是地面上__________相等的___________的连线。()
1高程 2线段 3高差 4相邻点
A、12 B、32 C、14 D、34
39.在同一幅图内,等高线密集表示__________,等高线稀疏表示_________,等高线平距相等表示_________。()
1坡陡 2坡缓 3坡度均匀
A、123 B、132 C、312 D、231
40.等高距是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 )。
A、高程之差; B、平距; C、间距 D、斜距
41.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
A、没有关系 B、正交C、平行 D、有时正交,有时平行。
42. ( )也叫集水线。
A、等高线 B、山脊线 C、汇水范围线 D、山谷线
43.比例尺为1:1000的地形图,它的比例尺精度为()。
A、0.01m B、0.1m C、0.001m D、1m
44.在图幅为40×50图纸上绘制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该在图幅内,该图纸所绘的实地面积为()。
A、50000m ² B、10000m ² C、20000 m ² D、25000 m ²
45.( )指的是地面上具有明显轮廓的固定的人工的或者天然的物体。
A、地物 B、地貌 C、地形 D、水系
46.( )指的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
A、地物 B、地貌 C、地形 D、山头
47.( )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物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A、地形图 B、平面图 C、地图 D、交通图
48.以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来表示的比例尺称为( )
A、小比例尺 B、大比例尺
C、数字比例尺 D、比例尺精度
49等高距表示地形图上相邻两点等高线的( )
A、水平距离 B、倾斜距离
C、高程之差 D、方向之差
50.坐标方格网每格大小为( )
A、50px×50px B、125px×125px
C、250px×250px D、375px×375px
51.使用的比例尺越大,测图的精度越( )
A、低 B、高
C、越能满足工程需要 D、越不能满足工程需要
52.地形图上大部分的等高线是( )
A、助曲线 B、间曲线
C、首曲线 D、计曲线
53.山脊线又称为( ),山谷线又称为( )
A、分界线、等高线 B、等高线、集水线
C、分水线、集水线 D、分界线、集水线
54.下面属于地性线是( )
A、山谷线 B、等高线
C、山脊线D、A和C
55. 一组封闭的且高程由外向内逐步增加的等高线表示( )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山头
56.同一幅图上等高线平距大的地方,说明该地方的地面坡度( )
A、平缓B、相对平缓
C、陡峭 D、较陡峭
57.( )既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又反映地表的起伏形态
A、平面图 B、断面图
C、地形图 D、装配图
58.图幅为1250px×1250px大小的一幅图,用1:1000比例尺测图,其测定的最大面积为( )
A、250平方米 B、2500平方米
C、25000平方米D、250000平方米
59.一幅1/500的正方形图的实地面积为()Km2。
A、0.04 B、0.05 C、0.0625 D、0.025
60.用1:1000比例尺测图,需绘制三幅1250px×1250px标准图,当改用1:500比例尺测图时需绘制( )
A、3幅图 B、6幅图 C、12幅图D、24幅图
61.某水库水位高程为100米时,水库水面积为5万平方米,水位高程为95米时,水库水面积为3万平方米,则该水库从高程95米蓄水至高程100米时,库容量增加()
A、8万立方米 B、2万立方米 C、15万立方米 D、20万立方米
62.在1:5000地形图上,求得A、B两点的高程分别为:HA=117.5米,HB=118.8米,A、B两点的长度为20毫米,则A、B直线的坡度iAB为()。
A、1.5% B、-1.5%C、1.3% D、-1.3%
63.实地量得某一正方形水池面积为30.8025平方米,则在1:500的地形图上其边长为( )
A、30.8025米 B、5.55米 C、5.55厘米D、1.11厘米
64.我国大比例尺地形图一般采用( )
A、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B、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C、独立坐标系统 D、地理坐标系统
65.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 )
A、等高距B、等高线平距
C、等高线斜距 D、高差
66.在地形图测绘中,通常用( )表示地貌
A、等高线 B、等深线
C、地性线 D、地类线
67.测绘1:1000的地形图时,地面测量平距的精度应达到( )
A、1米 B、1分米
C、1厘米 D、1毫米
68.为了保证测图的精度,在一般地区,图上( )左右应有一个高程点。
A、1厘米 B、1.5厘米
C、2厘米 D、3厘米
69.某一幅图的图号为14.0-13.5则该幅图的西南角点坐标为( )
A、x=14米,y=13.5米 B、x=14000米,y=13500米
C、x=500米,y=500米 D、x=13500米,y=14000米
70.下列对等高线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一条等高线上的高程一定不相等 B、同一条等高线上的高程一定相等
C、除悬崖外,等高线不能相交 D、等高线通过山脊或山谷时改变方向
71.用1:500比例尺测绘高山地的地形图,其最大等高距应不大于( )
A、1米 B、2米
C、5米 D、10米
72.下列地物在地形图上用非比例符号表示的是( )
A、耕地B、路牌
C、管道 D、通讯线
73.下列地物在地形图上用比例符号表示的是( )
A、高压输电线 B、导线点
C、小路 D、湖泊
74.地形图的精度是指它的( )
A、绝对精度 B、相对精度
C、数学精度 D、观测精度
75.地形图拼接时,若发现地物偏差大于( )应补测或重测
A、1毫米B、2毫米
C、5毫米 D、0.5毫米
76.在1:500的地形图上,铁路的符号用( )表示
A、比例符号 B、非比例符号
C、线状符号 D、注记符号
77.用2米的等高距勾绘等高线时,高程为( )的等高线应加粗
A、104米 B、106米
C、108米 D、110米
78.绘制坐标方格网的线粗要求小于( )
A、0.1毫米 B、0.2毫米
C、0.3毫米 D、0.4毫米
79.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合的地方表示( )
A、鞍部 B、山头
C、陡崖 D、悬崖
80.地形图上表示的( )属于注记符号
A、控制点 B、房屋
C、水稻田 D、河流的流向
81.下例( )不属于地貌
A、山顶 B、鞍部 C、经济作物地 D、山谷
82.图上两点之间距离与其实地水平距离之比称为( )
A、直线比例尺 B、数字比例尺
C、复比例尺D、地形图比例尺
83.欲要求在图上反映出地面上0.1m的变化量,则应选用不小于如下比例尺进行测量,正确的是( )
A、1:500 B、1:1000 C、1:2000 D、1:5000
84.下列叙述中,哪个不符合等高线特性( )
A、不同高程的等高线绝不会重合 B、高程相等
C、一般不相交 D、自行闭合
85.下列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1∶5000 B、1∶2000 C、1∶1000 D、1∶500
86.下列( )不属于地物
A、河流 B、消火栓
C、山顶上的岗亭D、停车场上的汽车
87.在1:1000地形图上,设等高距为1m,现量得某相邻两条等高线上A、B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0.01m,则A、B两点的地面坡度为()。
A、1℅ B、5℅ C、10℅ D、20℅
88.在1:2000地形图上,求得两点图上的长度为125px,高程HA=418.3m,HB=416.3m,则BA直线的坡度( )。
A、-0.02 B、2℅ C、-2‰ D、+2‰
89.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相似,判别的方法为( )。
A、以等高线的稀疏程度为标准判断B、按凸向地性线的高低来判断
C、以等高距为标准判断 D、以等高线平距为标准判断
90.山头和洼地的等高线相似,判别的方法为( )
A、以等高线的稀疏程度为标准判断 B、以等高线高程注记为标准判断
C、以等高距为标准判断 D、以等高线平距为标准判断
91.在地形图上确定水库的汇水面积,就是在地形图上勾绘( )。
A、计曲线 B、山谷线 C、分水线 D、等高线
92.在地形图上有高程分别为26m、27m、28m、29m、30m、31m、32m等高线,则需加粗的等高线为( )m。
A、26、31 B、27、32 C、29 D、30
93.在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上,量得A点高程为21.17m,B点高程为16.84m,AB直线的图上距离为1397.5px,则直线AB的坡度为()
A、6.8% B、1.5% C、-1.5% D、-6.8%
94.山脊线也称( )。
A、示坡线 B、集水线 C、山谷线 D、分水线
95.等高线是地面( )相等的相邻点的连线。
A、平距 B、斜距C、高程 D、角度
96.地形图上加粗的等高线称为( )。
A、首曲线 B、计曲线 C、间曲线 D、助曲线
97.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主要符号是( )。
A、比例符号 B、等高线 C、非比例符号 D、高程注记
98.两不同高程的点,其坡度应为两点( )之比,再乘以100%
A、高差与其平距 B、高差与其斜距 C、平距与其斜距 D、斜距与其高差
99.在比例尺为1:2000,等高距为2m的地形图上,如果按照指定坡度i=5%,从坡脚A到坡顶B来选择路线,其通过相邻等高线时在图上的长度为()。
A、10mm B、20mm C、25mm D、35 mm
100.地形图上有A、、B两点,图面上它们之间的距离为325px,已知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1:500,则A、、B两点的实际距离为()。
A、65m B、6.5 m C、30m D、3m
101.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
A、图纸准备、方格网绘制、控制点展绘 B、组织领导、场地划分、后勤供应
C、资料、仪器工具、文具用品的准备 D、准备仪器、人员、编写总结报告
102.不属于等高线按其用途的分类是( )。
A、首曲线 B、计曲线 C、间曲线D、山脊线和山谷线
103.展绘控制点时,应在图上标明控制点的( )。
A、点号与坐标 B、点号与高程 C、坐标与高程 D、高程与方向
104.要求在图上能表示出0.5m的精度,则所用的测图比例尺至少为( )。
A、1/500 B、1/5000 C、1/50000 D、1/10000
105.地形图的比例尺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时( )。
A、分母大,比例尺大,表示地形详细 B、分母小,比例尺小,表示地形概略
C、分母大,比例尺小,表示地形详细D、分母小,比例尺大,表示地形详细
106.下列四种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
A、1∶5000 B、1∶2000 C、1∶1000 D、1∶500
107.等高距是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 )。
A、高程之差B、平距 C、间距 D、斜距
108.在比例尺1:1000的设计图上1平方厘米的实际面积为( )。
A、10平方米 B、100平方米 C、1000平方米 D、100平方厘米
109.地形测量中,若比例尺精度为b,测图比例尺分母为M,则比例尺精度与测图比例尺大小的关系为( )。
A、与M无关 B、b与M成正比C、b与M成反比 D、b与M不成比
110.图上( )的长度所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的精度。
A、0.1m B、2.5px C、0.1mm D、0.01mm
111.一幅1250px×1250px图幅满幅图所测的实地面前为1k㎡,则该图测图比例尺( )。
A、1/5000 B、1/2000 C、1/1000 D、1/500
112.若地形点在图上的最大距离不能超过75px,对于比例尺为1/1000的地形图,相应地形点在实地的最大距离应为( )
A、15m B、20m C、30m D、45m
三、多项选择题
1.地形图的比例尺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时( )。
A、分母大,比例尺小,一幅图涉及的地面范围小,表示地形信息概括程度愈高B、分母小,比例尺大,一幅图涉及的地面范围小,表示地形细部信息愈多C、分母大,比例尺小,一幅图涉及的地面范围大,表示地形信息概括程度愈高D、分母小,比例尺大,一幅图涉及的地面范围大,表示地形细部信息愈多
2.随着比例尺的改变,一幅图所表示的地面大小会不同,即( )
A、比例尺分母大,一幅图涉及地面愈小B、比例尺分母小,一幅图涉及地面愈大C、比例尺分母大,一幅图涉及地面愈大D、比例尺分母小,一幅图涉及地面愈小
3.比例尺可用( )表示。
A、数字B、特殊符号C、图示D、颜色
4.测图时,对于地貌,应该选择( )变化处的地貌特征点作为碎部点。
A、农作物B、植被C、坡度D、方向
5.测图时,对于地物,应该选择能反应地物( )的特征点作为碎部点。
A、名称B、形状C、位置D、重量
6.对于等高线物性,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同一条等高线上的高程相等;R
B、等高线是闭合曲线;R
C、除悬崖外,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可相交;E
D、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正交。R
7.比例尺精度的作用()。
A、根据比例尺精度,可以在测绘地形图时确定出地面上量距应该准确到什么程度;B、根据比例尺精度,可按图上要表示出的实地最小距离来确定采用多大的比例尺来测图。C、根据比例尺精度,可以确定该怎么分幅。
8.大比例尺地表图常用()。
A、 正方形分幅B、矩形分幅C、梯形分幅
9.大比例尺测图中,常用的图幅为()。
A、1250px×1250px B、1000px×1250px C、1000px×1000px D、250px×250px
10.地形图有哪些要素()。
A、数字要素B、地理要素C、整饰要素
第八章 地形图的应用
一、判断题
1.在利用地形图绘制已知方向的纵断面图时,一般以横轴表示水平距离,以纵轴表示高程。该表述(R)
2.三等水准测量中,采用DS3型号水准仪,视线长度应小于等于75米。该表述(R)。
3.四等水准测量中,视线长度应小于等于200米。该表述(E)。
4.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顺序是“后-后-前-前”。该表述(E)。
5.三等水准测量不要求三丝能读数。该表述(E)
6.纵断面图的横轴表示高程。该表述( E)
7.纵断面图的纵轴表示高程。该表述(R )
8.纵断面图的横轴表示水平距离。该表述(R )
9.纵断面图的纵轴表示水平距离。该表述(E )
10.在一般情况下纵断面图的高程比例尺和平距比例尺相同。该表述(E )
11.纵断面图是反映指定方向地面起伏变化的平面图。该表述(E )
12.纵断面图是反映指定方向地面平面变化的剖面图。该表述(R )
13.在地形图中,不能确定任意点的平面直角坐标。该表述(E )
14.用解析法确定地形图上AB直线坐标方位角时,不用求出A、B两点的平面坐标。该表述(E )
15.地形图的比例尺大,精度就越好;比例尺小,精度就越差。(R )
16.高斯投影有误差,但这种误差可略去不计。(E )
17.地形图的编号一般是以图的中点所处坐标为引数。(E )
18.地图的投影轴选择都一样。(E )
19.用图解法确定地形图上AB直线坐标方位角时,不用求出A、B两点的平面坐标。该表述(R )
20.坡度一般用百分数或千分数来表示,其中“-”为上坡,“+”为下坡。该表述(E )
21.在地形图中确定AB直线的坐标方位角,图解法比解析法精度高。该表述(E )
22.地形图上量算面积的方法有:几何图形法,透明方格纸法,平行线法,土方量计算法等等,该表述(E)。
23.在地形图中,可以确定图上两点连线的坡度。该表述(R )
24.在地形图中,可以确定图上任意点的高程。该表述(R )
25.在地形图中,可以确定图上任意点的平面直角坐标。该表述(R )
26.汇水面积的边界线是由一系列山脊线连接而成。(R)
27.在地形图中确定AB直线的坐标方位角,可以用图解法和解析法。该表述(R )
28.在地形图中确定AB两点的实地水平距离,只能用直尺直接从地形图上量取,再根据比例尺换算。该表述(R )
29.四等水准测量中,视线长度应小于等于100米。该表述(R)。
30.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顺序是“后-前-前-后”。(R)
二、单项选择题
1.已知A、B两点坐标分别为(200.12,213.25),(212.56,100.33),则直线AB的距离为( )。
A、:131.75 B、:243.41
C、:113.60 D :133.56
2.已知地面上A、B两点坐标分别为(200.12,213.25),(212.56,100.33),则直线AB的方位角为()。
A、:276°17′12″B、:263°42′48″
C、:96°17′12″D :83°42′48″
3.在1︰1000的地形图上,量得AB两点间的高差为0.586m,平距为146.5px;则A,B两点连线的坡度为( )。
A:4% B:2% C:1% D:3%
4.两个不同高程的点,其坡度应为两点( )之比,再乘以100%。
A、高差与其平距;B、高差与其斜距;C、平距与其斜距
5.在1:1000比例尺图上,已知A、B两点的高程分别为27.8米和24.6米,量得AB直线在图上的长度为0.08米,则AB的坡度i =( )。
A:4% B:2% C:1% D:-4%
6.在纵断面图中,为了明显地表示地面起伏变化情况,高程比例尺往往比平距比例尺大()倍。
A、5~10 B、10~20 C、20~30 D、30~40
7.在某幅1:5000的地形图中,AB两点的图上距离为0.332m,则AB两点的实地距离是:( )m
A、1660 B、3320 C、1600 D、3200
8.在某幅1:2000的地形图中,AB两点的图上距离为0.332m,则AB两点的实地距离是:( )m
A、664 B、332 C、166 D、1328
9.在某幅1:1000的地形图中,AB两点的图上距离为0.332m,则AB两点的实地距离是:( )m
A、166 B、332 C、160 D、320
10.在某幅1:500的地形图中,AB两点的图上距离为0.332m,则AB两点的实地距离是:( )m
A、166 B、332 C、60 D、320
11.下列不属于在地形图上量算图形的面积的方法是( )。
A、平行线法B、几何图形法C、等高线法D、求积仪法
12.欲确定地形图上点的坐标,首先根据( ),绘出方格网,再按比例尺量取长度,就可求出该点的坐标。
A、高程点B、控制点
C、等高线D、图廓坐标注记和点的图上位置
13.两不同高程的点,其坡度应为两点( )。之比,再乘以100%
A、高差与其平距B、高差与其斜距C、平距与其斜距D、斜距与其高差
14.在地形图上确定直线段的距离的方法有( )。
A、极坐标法B、距离交会法C、三角测量法D、直接测量法
15.在地形图上确定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的方法有( )。
A、前方交会法B、距离交会法C、图解法和解析法D、极坐标法
下列不属于地形图基本应用的内容是( )。
A、确定某点的坐标B、确定某点的高程
C、确定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D、确定土地的权属
16.在1:1000地形图上,设等高距为1m,现量得某相邻两条等高线上AB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0.01m,则AB两点的地面坡度为( )。
A、0.01 B、0.05 C、0.1 D、0.2
17.在1:2000地形图上,求得两点图上的长度为1250px,高程HA=418.3m,HB=416.3m,则BA直线的坡度( )。
A、-0.02 B、0.02 C、-2‰D、+2‰
18.在1︰2000的地形图上,量得AB两点间的高差为0.586m,平距为146.5px;则A,B两点连线的坡度为( )。
A:0.5% B:0.2% C:1% D:2%
第九章 施工放样的基本知识
一、判断题
1.圆曲线的要素主要
有切线长T、曲线长L和切曲差q。(E)
2.要确定圆曲线,首先要确定的参数是转角α和圆曲线的半径R。(R)
3.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细部点时,是以圆直点为坐标原点,以过原点的半径方向为X轴,以切线方向为Y轴建立的直角坐标系。(R)
4.圆曲线主点是指圆曲线的交点、直圆点、圆直点。(E)
5.由于在测绘地形图时遵行“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所以在施工测量时就没必要再遵行“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了。(E)
6.用正倒镜分中法延长直线,可以消除或减少水准管轴不垂直于仪器竖轴误差的影响。(E)
7.当需测设的点位与已知控制点相距较远或不便于量距时,可采用角度交会法测设。(R)
8.圆曲线测设时,主点桩号ZY桩号= JD桩号-T(R )。
9.圆曲线测设时,主点桩号ZY桩号= JD桩号-T/2(E )。
10.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时,应采用盘左盘右取中的方法。(R )
11.当曲线半径≥150m时,曲线上每隔10m测设一个细部点。该表述(R )
12.圆曲线的半径R是放样时临时选定的。该表述(E )
13.圆曲线通常先测设曲线上的主点,再测设曲线上的细部点。该表述(R )
14.圆曲线放样细部的方法有偏角法和直角坐标法等。该表述(R )
15无论放样的坡度多大,都可用水准仪测设出坡度。该表述(E )
16.距离交会法是分别以放样距离为半径在地面上画弧,两圆弧的交点,即为测设点的位置。该表述(E )
17.由于放样存在误差,形成示误三角形,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取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作为放样点的位置。该表述(R )
18.当建筑场地平坦,量距方便时,可采用距离交会法放样。该表述(R )
19.角度交会对交会角的大小一般不作要求。该表述(E )
20.角度交会法适用于待定点远离控制点且不便量距的情况。该表述(R )
21.极坐标法是典型的方位与距离交会法,精度较高、速度较快,应用比较广泛。该表述(R )
22.施工场地上有相互垂直的主轴线,可用直角坐标法测设。 该表述(R )
23.若测设点与放样点的高差过大,可悬挂钢尺引测高差,将高程传递到高处或低处。该表述(R )
24.当放样角与设计角之差为正,应沿放样的垂直方向向内量取,修正放样方向。该表述( R)
25.定线网应尽可能靠近建筑物,以便放样。该表述(R )
26.施工放样的工序与工程施工的工序没有关系。该表述( E)
27.施工放样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所以工程细部放样精度往往低于整体放样精度。该表述( E)
28.钢尺量距放样距离,当精度要求较高时,需加尺长、温度、倾斜改正精密丈量放样距离。 该表述(E )
29.已知水平角的放样只用盘左放样已知水平角。 该表述(E )
30.建筑物的位置一般可用放样点的位置来测设。该表述(R )
31.采用偏角法测设圆曲线时,其偏角应等于相应弧长所对圆心角。该表述(E)
32.偏角法是通过弦切角和桩号确定曲线上各店的实地位置。该表述(E)
33.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以垂直于切向方向的半径方向为x轴,以切线方向为y轴。该表述(R)
34.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一般是以曲线的起点或终点为坐标原点。该表述(R)
35.施工放样就是将图纸上设计好的建筑物的平面位置测设于地面,作为施工的依据。该表述(R)
36.圆曲线的要素外矢距的计算公式E=R(sec(a/2)-1)。该表述(R)
37.圆曲线的切线长计算公式为T=Rtan(a/2)。该表述(R)
38.圆曲线的要素主要有切线长T、曲线长L、外矢距E和切曲差q。该表述(E)
39.要确定圆曲线,首先要确定的参数是转角α和圆曲线的半径R。该表述(R)
40.圆曲线主点是指圆曲线的交点、直圆点、圆直点。(该表述(E)
41.距离交会法适用于场地平坦,量距方便,并且控制点离待定点又不超过一个尺长的情况。该表述(R)
42.角度交会法适用于待定点远离控制点或不便量距的情况。该表述(R)
43.已知坡度的测设时,只能使用水准仪。该表述(E)
44.已知坡度的测设,采用倾视线法时,不用考虑仪器的高度。该表述(R)
45.直角坐标法适用于控制网为方格网或已不设彼此垂直的主轴线时。该表述(R)
46.坡度线的测设方法有水平视线法和倾斜视线法两种。该表述(R)
47.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时,应采用正倒镜分中法进行测设。该表述(R)
48.极坐标法放样的原理是坐标正算。该表述(E)
49.现有△ABP,其中A、B是控制点,P是放样点。若在A、B上分别安置仪器,测定∠A和∠B,以确定P的位置,这种方法称为角度交会法。该表述(R)
50.极坐标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根据一个角度或一段距离来测设点的平面位置。该表述(R)
51.由于在测绘地形图时遵行“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所以在施工测量时就没必要再遵行“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了。该表述(E)
52.施工测量与建筑物重要性有关,与施工方法无关。该表述(E)
53.施工测量与地形图测绘工作程序基本相同。该表述(E)
54.建筑物施工放样的点位精度要比地形测图测定建筑物的点位精度高。该表述(R)
55.在建筑物放样中,放样点的坐标系和控制点的坐标系不同时,要先进行坐标换算,使放样点和控制点在同属一坐标系内的坐标,才能进行计算放样数据。该表述(R)
二、单项选择题
1.由A、B两已知点测P点,现有的工具是两台经纬仪,可以考虑用什么方法进行测设。()
A、角度交会法 B、直角坐标法 C、距离交会法 D、极坐标法
2.由A、B两已知点测P点,现有的工具是两把钢尺,可以考虑用什么方法进行测设。()
A、角度交会法 B、直角坐标法 C、距离交会法 D、极坐标法
3.能视线较好的情况下,由河东岸的A、B两已知点测设河对岸的P点,可采用下面的什么方法。()
A、角度交会法 B、直角坐标法 C、经纬仪测绘法 D、极坐标法
4.用钢尺进行距离交会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时,通常适用于()的场合。
A、需测设的点距控制点较远且地势平坦
B、需测设的点距控制点较近且地势平坦
C、需测设的点距控制点较远且地势不平坦
D、需测设的点距控制点较远且地势不平坦
5.施工坐标系的原点一般设置于设计总平面图的( )角上。
A、西南 B、东南 C、西北 D、东北
6.建筑物主体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将建筑物的()正确地向上引测。
A、坐标 B、高程 C、角度 D、轴线和标高
7.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是( )。
A、测图 B、用图 C、测设 D、识图
8.圆曲线曲中点用代号( )表示。
A、JD B、ZY C、YZ、 D、QZ
9.圆曲线终点即圆直点用代号( )表示。
A、JD B、ZY C、YZ、 D、QZ
10.圆曲线起点即直圆点用代号( )表示。
A、JD B、ZY C、YZ、 D、QZ
11.圆曲线交点用代号( )表示。
A、JD B、ZY C、YZ、 D、QZ
12.已知圆曲线交点JD的里程桩号为5+295.78,转向角为10°25′,圆曲线半径R=800米,则QZ点的桩号为( )。
A、5+222.86 B、5+295.58 C、5+368.30 D、5+368.70
13.已知圆曲线交点JD的里程桩号为5+295.78,转向角为10°25′,圆曲线半径R=800米,则YZ点的桩号为( )。
A、5+222.86 B、5+295.58 C、5+368.30 D、5+368.70
14.已知圆曲线交点JD的里程桩号为5+295.78,转向角为10°25′,圆曲线半径R=800米,则ZY点的桩号为( )。
A、5+222.86 B、5+295.58 C、5+368.30 D、5+368.70
15.已知某交点JD的桩号K5+119.99,ZY里程=K5+119.99-119.99=K5+000,YZ里程=K5+000+228.29=K5+228.29,QZ里程=K5+228.29-114.15=K5+114.14。测设这些曲线主点时,从交点(JD)向后导线推量119.99m得( )点,从交点(JD)向前导线丈量119.99m得( )点,从交点(JD)向分角线方向丈量得( )点.( )
1 ZY 2 YZ 3 QZ
A、213 B、123 C、132 D、312
16.用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一般是以,以( )为y轴。
A、切线方向B、垂直于切线方向的半径方向 C、交点与圆心连线方向 D、任意方向
17.用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一般是以,以( )为x轴。
A、切线方向 B、垂直于切线方向的半径方向 C、交点与圆心连线方向 D、任意方向
18.用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一般是以( )为坐标原点。
A、曲线的起点 B、曲线的起点或终点 C、曲线的中点 D、任意点
19.经纬仪正倒镜分中法用在( )放样中。
A、水平距离 B、水平角 C、高程 D、高差
20.采用极坐标法放样时,需要计算的放样数据有( )。
A、水平距离 B、水平角
C、高程和水平距离 D、水平距离和水平角
21.控制点较远,量距有困难,采用( )放样。
A、距离交会 B、极坐标法 C、偏角法 D、角度交会
22.前方交会法放样时,交会角宜在( )之间。
A、30°~150° B、30°~120° C、40°~170° D、40°~150°
23.放样点P坐标为(4000.00,4732.00),控制点A坐标为(3000.00,3000.00),控制点B坐标为(6000.00,4732.00),用角度交会法放样,则AP方向的交会角为()。
A、60° B、50° C、40° D、30°
24.K、J为已知导线点,坐标分别为(746.202,456.588)、(502.110,496.225),P为某设计点位,坐标为(450.000,560.000),在J点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放样的距离为()m。
A、102.376 B、81.357 C、82.357 D、313.735
25.从A点沿AB方向测设一条设计坡度为δ=-3%的直线AB,AB的水平距离为25m,A点的高程HA=200.123m,按设计要求,B点的高程应为()m。
A、199.733 B、200.378 C、200.873 D、199.373
26.已知角度放样的方向AB′=85.00米,设计值β=36°,测设得β′=35°59′42″,修正值B′B为( )mm。
A、6 B、7 C、8 D、9
27.施工放样是将设计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 )和高程测设到实地上。
A、平面位置 B、距离 C、角度 D、方位
28.已知水准点BM的高程为100.231m,放样点A设计高程为99.503m,水准仪后视BM的读数为1.205m,则放样点A的读数应为()m。
A、2.138 B、0.728 C、1.933 D、2.933
29.施工放样必须遵循从( )的原则进行。
A、局部到整体 B、整体到局部 C、低级到高级 D、细部到主体
30.已知圆曲线的起点ZY的桩号为3+091.048,曲线长L=84.474m,曲线的中点
QZ的桩号为( )。
A、3+175.522 B、3+175.285
C、3+133.522 D、3+133.285
31.已知JD的桩号为3+135.120,偏角α=40°20′,设计圆曲线半径R=120m,
曲线的切线长T为( )m。
A、57.873 B、57.574 C、44.072 D、44.172
32.已知水平距离的放样一般有钢尺量距放样和( )放样两种方法。
A、皮尺量距 B、视距测量 C、目估距离D、测距仪测距放样
33.已知两控制点A、B,放样点为P,现有放样数据DAP和DBP,可采用( )放样P点。
A、距离交会法 B、角度交会法 C、极坐标法 D、直角坐标法
34.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有已知水平距离的放样、已知水平角的放样和( )的放样三项。
A、已知高程 B、已知高差 C、已知坐标 D、已知坡度
35.采用偏角法测设圆曲线时,其偏角应等于相应弧长所对圆心角的( )。
A、2倍 B、1/2倍 C、2/3倍 D、1/3倍
36.已知A、B两点的坐标为A(100.00,100.00),B(80.00,150.00),待测设点P的坐标为(130.00,140.00),则AB、AP边的夹角∠BAP为()。
A、164°55′53″ B、58°40′17″ C、58°40′43″ D、164°56′03″
37.一圆曲线交点处转角为42°36′,圆曲线设计半径R=150m,则该圆曲线切线长为( )m。
A、78.23 B、58.48 C、111.53 D、11
38.采用偏角法测设圆曲线时,其偏角应等于相应弧长所对圆心角的( )。
A、2倍B、1/2 C、2/ 3 D、1倍
39.已知圆曲线交点桩号为K6+183.56,圆直点桩号为K6+236.61,曲线长为111.54m,则曲中点桩号为( )。
A、K6+127.79 B、K6+125.08 C、K6+180.84 D、K6+292.38
40.已知A、B两点的坐标为A(100.00,100.00),B(80.00,150.00),待测设点P的坐标为(130.00,140.00),则AP边的边长()m。
A、50.99 B、80 C、70.89 D、50
41.一圆曲线交点处转角为90°,圆曲线设计半径R=50m,则该圆曲线弧长为( )m。
A、50 B、157 C、78.5 D、314
42.已知水准A点的高程为82.523m,该点水准尺的读数为1.132m,欲测设B点的高程为81.500m,B点水准尺的读数应是()。
A、0.109m B、1.455m C、2.155m D、1.155m
43.常用的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有直角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和( )。
A、切线支距法 B、偏角法 C、前方交会法D、极坐标法
44.圆曲线的主点有直圆点、圆直点和( )。
A、转点 B、交点 C、圆缓点D、曲中点
45.钢尺精密量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4个人 B、钢尺需经过检定
C、不用进行温度改正 D、不用进行尺长改正
46.测设已知高程点时,附近至少应有( )个水准点。
A、1 B、2 C、3 D、4
47.放样点的平面位置时,至少应有( ) 个以上能通视的控制点。
A、1 B、2 C、3 D、4
48.弦线偏距法适用于( )测设圆曲线。
A、隧道等狭窄场地
B、平坦开阔地区
C、量距不便的地区
D、曲线半径较小的地区
49.场地附近有一水准点A,其高程为138.316m,欲测设高程为139.000 m的室内地坪±0,水准仪在水准点A所立水准尺上的读数为1.038m,则前视应该读数为( ) m。
A、0.355 B、0.353 C、0.358 D、0.354
50.某曲线的设计半径为100.00m。右转角为42°12′交点(JD)里程桩号为K2+968.43。则直圆(ZY)点的桩号为()。
A、K2+929.84 B、K2+900.00 C、K2+925.50 D、K2+930.00
51.某曲线的设计半径为100.00m。右转角为42°12′则切线长为( ) m。
A、37.59 B、38.59 C、39.60 D、40.60
52.某曲线的设计半径为300.00m。右转角为40°30′则曲线长为( ) m。
A、200.00 B、300.00 C、212.06 D、210.00
53.道路纵断面测量一般采用( )方法。
A、高差法 B、三角高程 C、天文测量D、间视水准法
54.路线中平测量是测定( )的高程。
A、水准点 B、线路中桩 C、转点 D、交点
55.某交点到路线起点的距离为987.69m。则它的桩号应为( )。
A、K0+987.69 B、0K+987.69 C、+ 987.69 D、K987.69
56.距离交会法测设平面点位时,需用工具( )。
A、水准仪 B、GPS C、全站仪 D、钢尺
57.角度交会法,若示误三角形符合限差要求则取三角形的( )作为待定点的最终位置。
A、外心 B、内心 C、垂心 D、重心
58.角度交会法测设平面点,需用仪器( )。
A、水准仪 B、钢尺C、经纬仪 D、测距仪
59.A、B为已知控制点,XA=100.00m,YA=100.00m,XB=10.00m ,YB=10.00m;则DBA、=() m。
A、155.50 B、127.28 C、124.56 D、155.00
60.A、B为已知控制点,XA=100.00m,YA=100.00m,XB=10.00m ,YB=10.00m;则αBA、=()。
A、225°00′00″ B、45°00′00″ C、315°00′00″ D、135°00′00″
61.建筑施工中的开挖基槽或修建高层建筑,需要向低处或高处传递高程,此时可用( )代替水准尺。
A、悬挂钢尺 B、测绳 C、铅锤 D、经纬仪
62.已知地面点A、B欲精确测设∠BAC=45°00′00″先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45°00′00″,在地面上定出C′,再用测回法观测∠BAC一测回,角值为45°02′42″,A、C′长度为20.000m。则C′点应垂直于A、C′向( )移动( )mm得C点。
A、里、16 B、外、16 C、里、10 D、外、10
63.已知水准仪的视线高Hi=307.240m欲测设木桩B上的高程H设=306.050m,可算出B点水准尺上应有读数为( )m。
A、1.190 B、2.190 C、1.290 D、0.190
64.从设计图纸上查得建筑物室内地坪高程为104.800m,而附近有一水准点A其高程为104.000m,现要求把±0.000
测设到木桩B上;在木桩B和水准点A之间安置水准仪,在A、B两点立尺,后视读数为1.048m则视线高程为( )m。
A、104.048 B、105.048 C、106.048 D、107.048
65.建筑施工中,一般把建筑物的室内地坪用( )表示。
A、绝对高程 B、±0.000 C、±1000 D、±1.000
66.钢尺精确测设方法手所用钢尺( )经过检定;用( )定线。
A、前空“必须”后空“目估” B、前空“不用”后空“目估”
C、前空“必须”后空“经纬仪” D、前空“不必”后空“经纬仪”
67.在地面上欲测设一段长49.000m的水平距离,所用钢尺的名义长度为50m。在标准温度20℃时,其检定长度为49.994m,测设时的温度是12℃,所用拉力与检定时的拉力相同,钢尺的膨胀系数为1.25*10-5℃-1,概量后测得两点间高差为-0.58m。则地面上应测设的长度为()m。
A、49.994 B、49.000 C、49.014 D、49.900
68. ( )不是测设的基本工作。
A、踏勘选点建立标志 B、距离测设 C、角度测设 D、高程测设
69.施工测量( )遵守“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进行。
A、不用B、同样 C、可遵守可不 D、不能
70. ( )不是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A、测角 B、量边C、踏勘选点 D、建立施工控制网
71.施工测量即在( )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A、踏勘选点B、施工 C、运营 D、设计
72.已知某交点JD的桩号K5+119.99,右角为136°24′,半径R=300m,试计算圆曲线QZ里程。()
A、K5+000 B、K5+228.29 C、K4+727.035 D、K5+119.99
73.已知某交点JD的桩号K5+119.99,右角为136°24′,半径R=300m,试计算圆曲线YZ里程。()
A、K5+000 B、K5+228.29 C、K5+114.14 D、K5+084.13
74.19已知某交点JD的桩号K5+119.99,右角为136°24′,半径R=300m,试计算圆曲线ZY里程。()
A、K5+000 B、K4+369.94 C、K5+114.14 D、K5+119.99
75.()不是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
A、角度交会法 B、直角坐标法 C、经纬仪测绘法 D、极坐标法
76.设I、J为控制点,已知XI =76.761 ,YI =78.747 ,XJ =83.211,YJ=58.822,A点的设计坐标为XA、=
100.412,YA=75.036。试计算出前方交会法测设A点所需要的放样数据。标注:此题无标准答案
A、β1= 116°51′24″ β2=64°37′46″B、β1=63°08′42″ β2=64°37′46″(295 22 14)
C、β1=116°51′24″ β2=244°37′46″ D、β1=296°51′24″ β2=244°37′46″
77.设I、J为控制点,已知XI =76.761 ,YI =78.747 ,XJ =83.211,YJ=58.822,A点的设计坐标为XA、=
100.412,YA=75.036。试计算出在J点设站用极坐标法测设A点所需要的放样数据。标注:此题无标准答案
A、β=296°51′24″D=23.941m B、β=64°37′46″D=23.638m
C、β=116°51′24″D=23.941m D、β=244°37′46″D=23.638m
78.设I、J为控制点,已知XI =76.761 ,YI =78.747 ,XJ =83.211,YJ=58.822,A点的设计坐标为XA、=
100.412,YA=75.036。试计算出在I点设站用极坐标法测设A点所需要的放样数据。
A、β=63°08′42″D=23.940m B、β=64°37′46″D=23.638m
C、β=116°51′24″D=23.941m D、β=244°37′46″D=23.638m
79.设I、J为控制点,已知XI =158.27 ,YI =160.64 ,XJ =115.49,YJ=185.72,A点的设计坐标为XA、=160.00,YA=210.00。试计算出在J点设站用极坐标法测设A点所需要的放样数据。
A、β=58°59′36″D=50.70m B、β=238°59′36″D=50.70m
C、β=148°59′36″D=50.70m D、β=301°0′24 D=50.70m
80.当施工现场的平面控制点之间布设成与坐标轴线平等或者垂直的建筑方格网时,常用()来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A、距离交会法 B、直角坐标法 C、角度交会法 D、极坐标法
81.要在CB方向测设一条坡度为i=-2%的坡度线,已知C点高程为36.425米,CB的水平距离120米,则B点高程为( )米。
A、38.825米 B、34.025米C、36.665 D、36.185
82.已知A点高程为15.800米,现欲测设高程为14.200米的B桩,水准仪架在AB之间,在A尺读数为0.730米,则在B尺读数应为()米时,才能使水准尺底部高程为所需值。
A、0.770 B、1.600 C、2.330 D、0.870
83.要测设角值为120º的∠ABC,先用经纬仪精确测得∠ABC=120º00′15″,已知BC’的距离为D=180米,问C’向里移动()米才能使角值为120º。
A、0.0118米 B、0.0108 C、0.0121 D、0.0131米
84.放样点P的坐标为(100.32,200.69),临近的控制点A的坐标为(156.56,169.20),
临近的控制点B的坐标为(120.00,261.23),计算边长作为距离交会法放样数据,则A到P的长度和B到P的长度分别为( )。
A、99.03m和63.66m B、99.03m和64.46m
C、64.46m和63.66m D、63.0m和62.3m
85.若在AB间测设已知坡度的直线,可将水准仪安置在A点上,并使( )。
A、一个脚螺旋位于AB方向线上,其余两脚螺旋的连线垂直于AB直线
B、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平线于AB方向线
C、两个脚螺旋的连线位于过AB方向线的竖直面内
D、一个脚螺旋位于AB方向线上
86.用一般方法测出∠ABC后,精确测得∠ABC=60°00′30″(原设计角值为60°00′00″),BC的长度为100.00m,则C点偏离正确点位C0的距离为()mm。
A、9 B、15 C、62 D、6
87.前方交会法至少要有( )已知点。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8.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时,为了避免支距过长,一般是由( )施测。
A、QZ点分别向ZY点和YZ点 B、QZ点向ZY点
C、QZ点向YZ点 D、ZY点和YZ点分别向QZ点
89.已知水准点的高程为HA,放样点P的设计高程为HP,水准仪后视A读数为a,则前视读数b为( )。
A、HA-a-HP B、HA+a-HP C、HP-a-HA、 D、HP+a-HA
90.下列圆曲线的元素( )是设计时选定的。
A、曲线长 B、切线长 C、半径 D、外矢距
下列圆曲线的元素( )是用仪器实测的。
A、圆曲线的半径 B、圆曲线的切线长
C、圆曲线的外矢距 D、圆曲线的转折角
91.下列各项,不属于放样的基本元素是( )。
A、水平角 B、竖直角 C、水平距离 D、高差
92.施工放样的精度与( )无关。
A、建筑物的大小 B、建筑物的结构
C、建筑物的材料 D、施工图比例尺大小
93.施工放样时,所有的控制点( )。
A、必须相互通视 B、必须相对稳定
C、必须相对较近 D、必须同一坐标体系
94.建筑物的平面位置的放样方法不能用( )。
A、直角坐标法 B、极坐标法
C、水准测量法 D、前方交会法
95.在施工阶段,测量的主要任务是( )。
A、测设 B、测定 C、测图 D、测角
96.根据已知的水平角和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来测设点位的方法称为( )。
A、直角坐标 B、极坐标法 C、角度交会法 D、距离交会法
97.用前方交会法进行测设应具备( )测设元素。
A、两个距离 B、一个水平角和一个距离
C、两个水平角 D、一个高程和一个距离
98.下面不属于测设基本工作的是( )。
A、测设已知水平距离 B、测设已知水平角
C、测设已知高程 D、测设点位
99.设OA为地面上已知方向线,要在O点以OA为起始方向,顺时针方向测设出给定的水平角β,其法为( )。
A、测设水平角的精密方法 B、测设水平角的一般方法
C、测设水平角的复杂方法 D、测设水平角距离的方法
100.采用极坐标法应具备( )测设元素。
A、各点坐标 B、建筑物宽度 C、水平角和距离 D、两个已知水平角
101.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以( )为y轴。
A、东方向 B、任意方向
C、切线方向 D、垂直于切向方向的半径方向
102.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一般以( )为x轴,
A、北方向 B、任意方向
C、半径方向 D、切线方向
103.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一般是以( )为坐标原点。
A、曲线的起点 B、曲线的终点
C、曲线的起点或终点 D、曲线上任意一个点
104.偏角法是通过弦切角和( )确定曲线上各店的实地位置。
A、弧长 B、弦长 C、桩号 D、坐标
105.测设圆曲线细部点主要有( )和偏角法。
A、直角法 B、交会支距法 C、偏角支距法 D、切线支距法
106.一圆曲线交点处转角为55°43′24″,圆曲线设计半径R=500m,则该圆曲线外失距为( )m。
A、65.56 B、56.56 C、-65.65 D、-56.56
107.已知圆曲线交点桩号为K37+817.55,切曲差为42.34m,则曲中点桩号为( )。
A、K37+796.38 B、K37+553.24 C、K38+039.52 D、K38+092.38
108.圆曲线的要素有切线长、曲线长、外失距及( )。
A、切曲差 B、半径 C、转折角 D、交点
109.已知圆曲线交点桩号为K6+183.56,切线长为53.05m,曲线长为111.54m,则曲中点桩号为( )。
A、K6+127.79 B、K6+125.08 C、K6+186.28 D、K6+292.38
110.某圆曲线的切线长为35m,曲线长为66m,则其切曲差为( )m。
A、29 B、-29 C、2 D、4
111.采用偏角法测设圆曲线时,其偏角应等于相应弧长所对圆心角的( )。
A、2倍B、1/2 C、2/3 D、1倍
112.已知圆曲线主点圆直点桩号为K6+325.40,曲线长为90m,则曲中点桩号为( )。
A、K6+280.4 B、K6+235.4 C、K6+370.4 D、K6+415.4
113.一圆曲线交点处转角为90°,圆曲线设计半径R=50m,则该圆曲线弧长为( )m。
A、50 B、157 C、78.5 D、314
114.已知A、B两点的坐标为A(502.367,1011.488),B(504.489,1212.699),待测设点P的坐标为(600.000,1100.00),采用距离交会时测设元素AP、BP边长分别为()。
A、201.222m、131.782m B、131.782m、201.222m
C、147.728m 、131.782m D、131.782m、147.728m
115.已知A、B两点的坐标为A(500.00,1000.00),B(800.00,1200.00),待测设点P的坐标为(525.00,1100.00),采用角度交会法测设元素∠A、∠B分别为()。
A、33°41′24″ 、75°57′50″ B、42°16′26″、13°42′25″
C、213°41′24″、199°58′59″ D、13°42′25″、42°16′26″
116.已知A、B两点的坐标为A(100.00,100.00),B(80.00,150.00),待测设点P的坐标为(130.00,140.00),则AB、AP边的夹角∠BAP为()。
A、58°40′17″ B、53°07′48″ C、111°48′65″ D、164°55′53″
117.用全站仪进行点位放样时,若棱镜高和仪器高输入错误,( )放样点的平面位置。
A、影响 B、盘左影响,盘右不影响
C、不影响 D、盘右影响,盘左不影响
118.已知A点坐标为(5773.633,4244.098),B边坐标为(6190.496,4193.614),则AB边的坐标方位角和水平距离分别为()。
A、7°05′41″,419.909m B、83°05′41″,419.909m
C、173°05′41″,419.909m D、353°05′41″,419.909m
119.要在AB方向上测设一条坡度为-5%的坡度线,已知A点的高程为32.365m,A、B两点的水平距离为100m,则B点的高程是()m。
A、、32.865 B、31.865 C、7.365 D、27.365
120.已知水准A点的高程为82.523m,该点水准尺的读数为1.132m,欲测设B点的高程为81.500m,B点水准尺的读数应是()。
A、、0.109m B、、1.455m C、、2.155m D、、1.155m
121.测设已知的水平角,可采用正倒镜分中法和()。
A、盘左盘右分中法 B、角度距离分中法
C、归化法 D、改正法
122.放样点位的距离交会法是根据( )来放样的。
A、一个角度和一段距离 B、两个角度
C、两段距离D、两个坐标差
123.放样点位的角度交会法是根据( )来放样的。
A、一个角度和一段距离 B、两个角度
C、两段距离 D、两个坐标差
124.极坐标法测设点的平面坐标的测设元素是( )。
A、水平距离 B、水平角 C、水平距离和水平角 D、竖直角
125.常用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方法有直角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和( )。
A、切线支距法 B、偏角法 C、前方交会法 D、极坐标法
126.测设的基本工作是测设已知的( )、水平角和高程。
A、空间距离 B、水平距离 C、空间坐标 D、平面坐标
127.关于施工测量,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控制的范围小,精度要求搞。 B、控制点使用频繁,受施工干扰大。
C、施工测量与施工密不可分。 D、施工测量与地形图测绘工作程序相同。
128.施工测量应遵循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 )。
A、先规划后实施 B、先细部再展开 C、先控制后碎部 D、先碎部后控制
三、多项选择题
1.放样方法的选择应顾及以下因素( ):
A、 建筑物的类型。B、 施工部位。C、施工现场条件和施工方法。D、 精度要求。E、 控制点分布。
2.圆曲线测设,常用的方法有( ):
A伪距法。B、 偏角法。C、 切线支距法。D、 弦线支距法。E、 弦线偏角法。
3.已知某交点里程为K3+135.12,测得偏角为α右=40°20′,圆曲线半径为R=120米,桩距l0=20m,则用整桩号法测设的细部点里程为( ):
A、K3+100.00。B、K3+120.00。C、K3+140.00。D、K3+160.00。E、K3+180.00。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圆曲线的测设应先测设出三个主点。B、 当地形变化较小,而已知曲线的长度小于40m时,测设圆曲线的三个主点就能满足设计与施工的需要。C、 圆曲线的细部点测设可先于主点进行。D、短弦偏角法适合于经纬仪加钢尺。E、GPSRTK可以放样圆曲线的主点和系部点
5.圆 曲线主点的测设可用( )来完成:
A、经纬仪、钢尺。B、 全站仪。C、水准仪。D、RS。E、GPS-RTK
6.已知某交点里程为K3+135.12,测得偏角为α右=40°20′,圆曲线半径为R=120米,则主点(ZY、QZ、YZ)里程分别为( ):
A、K3+135.12。B、K3+091.05。C、K3+175.52。D、K3+133.28。E、K3+100.28。
7.已知某交点里程为K3+135.12,测得偏角为α右=40°20′,圆曲线半径为R=120米,则切线长、曲线长、外矢距、切曲差分别为( ):
A、44.072m。B、3.670 m。C、7.837 m。D、84.474 m。E、32.124m
8.圆曲线的主点是指( ):
A、 直圆点(ZY)。B、 曲中点(QZ)。C、 交点(JD)。D、 圆直点(YZ)。E、直线转点
9.对仪器高正确的说法是( ):
A、 测站点到经纬仪横轴中心的铅垂距离。B、 测站点到水准仪望远镜视准轴的垂直距离。C、 架头到经纬仪水平10.度盘中心的垂直距离。D、 架头到水准仪物镜光学中心中心的距离。E、 三角架的高度。
可用于测设已知坡度线的仪器有( ):
A、 经纬仪。B、 水准仪。C、 全站仪。D、 小平板仪。E、激光垂准仪
11.放样点的平面位置常用的方法有( ):
A、 极坐标法。B、 全站仪坐标法。C、 交会法。D、 直角坐标法。E、GPS坐标法。
12.施工测量主要是测设点的( ):
A、 平面位置。B、 经纬度。C、 高程。D、 高斯投影。E、空间位置
13.为提高角度交会法的精度,测设时不合适的交会角度有( ):
A、10°00′00″。B、15°00′00″。C、70°00′00″。D、90°00′00″。E、175°00′00″
14.角度交会法是通过测设( )或( ),交会出待定点的平面位置的。
A、 距离。B、 高程。C、 两个角度。D、 多个角度。E、坐标、高程
15.A、B为已知控制点,P为待测设点,XA=20.00m YA=20.00m XB=100.00m YB=100.00m XP=25.00m YP=15.00m,则αAB、αAP、β的值分别是( ):
A、45°00′00″。B、90°00′00″。C、315°00′00″。D、135°00′00″。
16.极坐标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可使用以下仪器( ):
A、 经纬仪、钢尺。B、 全站仪。C、 小平板仪。D、 水准仪。E、激光准直仪
17.直角坐标系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用到的仪器有( ):
A、 经纬仪。B、 钢尺。C、 皮尺。D、 水准仪。E、陀螺仪
18.直角坐标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适用于施工场地布设有( ):
A、 附合导线。B、 闭合导线。C、 三角网D、 相互垂直的矩形方格网。E、 主轴线。
19.工程中,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有( ):
A、GIS。B、 直角坐标法。C、 极坐标法。D、 角度交会法。E、 距离交会法。
20.测设已知水平角可用( ):
A、 水准仪。B、 经纬仪。C、GPS。D、 全站仪。E、GIS。F. RS
21.可用于距离测设的仪器是( ):
A、 水准仪。B、 经纬仪。C、 钢尺。D、 全站仪。E、GIS。F. RS
22.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包括( ):
A、 距离测设。B、 角度测设。C、 高程测设。D、GPS。E、面积测量
施工测量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
23.A、 熟悉图纸。B、 了解现场情况。C、 了解施工方案和进度安排。D、 制定可行的施测计划。E、健全测量人员组织。
24.施工测量的精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 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B、 建筑物的大小。
C、 建筑物的性质。
D、 建筑物的用途。
E、 建筑物的材料。
F. 建筑物的施工方法。
26.一般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结构建筑放样的精度低于砖石结构。
B、 钢结构建筑放样的精度高于砖石结构。
C、 钢结构建筑放样的精度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D、 装配式建筑放样的精度高于非装配式。
27.一般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施工控制网的精度高于测图控制网。
B、 施工放样的精度低于测图精度。
C、 施工放样的精度高于测图精度。
D、 高层建筑放样的精度高于低层建筑。
28.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有( ):
A、 建立施工控制网。
B、 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筑物放样。
C、 每道工序完成后,通过测量检查各部位的实际平面位置及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D、 变形观测。
E、 碎部测量
29.下列工作中需要进行施工测量的是( ):
A、场地平整。B、 建筑物定位。C、 基础施工。D、 墙体施工。E、 构件安装。F. 踏勘选点。
30.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的布网形式有()。
A、十字轴线网B、 矩形控制网C、导线网D、小三角网
31.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有关( )。
A、施工控制网的建立B、放样C、竣工测量D、变形观测
32.测设的基本工作有()。
A、水平距离测设B、水平角测设C、高程测设D、竖直角测设
33.民有建筑放样时,其定位方法有( )。
A、根据测量控制点测设B、根据建筑红线测设C、根据现在有建筑物测设
34.圆曲线的主点有( )。
A、圆曲线起点B、终点C、中点D、交点
35.圆曲线的测设元素是指( )。
A、切线长B、曲线长C、外距D、切曲差
36.用极坐标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时,需要计算的放样数据为( )。
A、角度B、距离C、高程D、坐标
37.钢尺测设法的精密方法加上( )改正数。
A、温度B、尺长C、高差D、读数
38.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可用()。
A、钢尺测设法B、光电测距仪法C、目估法
39.施工控制网按性质可分为两类,即( )和()。
A、角度控制网B、距离控制网C、大地控制网D、平面控制网E、高程控制网
综合样题
一、判断题
1.三等水准采用中丝读数法,每站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 E)
2.水准测量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需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R )
3.引张线观测法用于水平位移观测。( R)
4.正倒垂观测可用于垂直位移观测。(E )
5.变形观测的工作基点,须建立于稳固的岩石上,做到安全稳定、长久保存,便于引测。(R )
6.地形图分幅是将测区的地形图划分成规定尺寸的图幅。( R)
7.大比例尺地形测图指的是比例尺为1:200、1:500、1:1000、1:2000、1:5000的地形测图。( E)
8.三、四等水准测量是直接提供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所必需的高程控制点。(R )
9.在各种比例尺的图上,0.1mm所代表的地面长度为比例尺精度。(R )
10.三、四等水准涮量直接提供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所必需的高程控制点。(R )
11.三角形闭合差为三角形三内角观测值之和与180º之差。(R )
12.标高传递是在建筑施工时,根据下一层的标高值用测量仪器或钢足测出另一层标高并做出标记的测量工作。(R )
13.角度交会法放样是根据已知角度值在两个已知点上采用两台经纬仪,将设计点位测设到实地上的工作。(R )
14.用视距测量,可以同时测、算出距离、高差。(R )
15.在水准测量中,可以用上、下丝来测量高差。(E )
16.在一个竖直面内,视线与水平视线之间的夹角称为竖角。(R )
17.竖盘指标差的消除,可以用盘左位置多测几次来消除。( E)
18.通过圆水准器球面中点的铅垂线称为圆水准器轴线。(E )
19.水平角测量中,仪器的操作步骤是:整平、对中、瞄准、读数。(E )
20.竖角测量时,自动补偿型仪器要先调平指标水准管气泡,然后才能读数。(E )
21.归零差为全园方向法中,半测回开始与结束两次对起始方向观测值之差。(R )
22.图根点是用来测量地形、地物的测站点。(R )
23.用经纬度表示的坐标,称为高斯坐标。(E )
24.在一般工程中,可用水准仪测量水平角、竖角。(E )
25.已知地面上某点经度与纬度值,则该点在平面上的位置就确定了。( R)
26.地面上两点间高差因所选定的高程基准面不同而异。(E )
27.测量平差任务有两个,即求出未知量的最或是值及评定测量成果的精度。(R )
28.方位角是通过测站的子午线与测线间顺时针方向的水平夹角。( R)
29.水准管轴指的是过水准管壁圆弧中点的切线。( R)
30.仪器、人、外界条件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观测条件的好坏将与观测结果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R )
31.在放样前,应根据放样点的精度要求,现场的作业条件和仪器设备状况,选择合理的放样方法。( R)
32.地面上一点的位置,在球面上通常是用经纬度表示的,某点的经纬度称为该点的地理坐标。(E )
33.相邻两等高线之间沿斜坡方向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R )
34.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R )
35.所谓施工放样,就是依据设计资料,将设计图上所有构筑物的形态及轴线准确的测设于实地上。(R )
36.地形测量工作中,地形划分主要为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四大类。(E )
37.导线测量时,导线边长愈短,则角度误差对导线精度影响愈小。(E )
38.两点间长度的测量工作称为方向测量。(E )
39.关于测量记录文字的有关要求是:一切数字、文字记载应正确、清楚、整齐、美观,凡更正错误,均应将错字整齐划去,并在其上方填写正确的数字或文字,严禁涂改。(R )
40.地面点位的标志,一般可以分临时性和永久性两种:①木桩标志;②石桩、混凝土、天然岩石上刻凿标志。(R )
41.测绘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测量长度、角度和高差。( R)
二、单项选择题
1.系统误差是一种有规律性的误差,可采用计算方法或( )以消除或大大的削弱它。
A、埋点方法;B、观测方法;C、选点方法;D、图形条件。
2.权具有相对性质,起作用的不是各权数的绝对值,而是各权数之间的( )。
A、比值;B、相对值;C、代数和;D、代数积
3.测量上采用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以每个投影带内的( )的投影为x轴,以赤道的投影为y轴构成的。
A、子午线;B、中央子午线;C、任意中央子午线;D、参考椭球面。
4.测量上所说的正形投影,要求投影后保持( )。
A、角度不变;B、长度不变;C、角度和长度都不变;D、方向不变。
5.大气折光误差及地球曲率误差属于( )。
A、偶然误差;B、系统误差;C、粗差;D、极限误差
6.地形测图中确定地物形状的特征点称为( )。
A、地貌点;B、地物点;C、地形点;D、碎部点。
7.地面上地物、地貌的总称是( )。
A、地貌;B、地物;C、地形;D、地形点。
8.角度观测是属于( )。
A、条件观测;B、直接观测;C、间接观测;D、方向观测。
9.视距测量属于( )。
A、直接观测;B、间接观测;C、条件观测;D、方向观测。
10.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 )来测定两点间高差的;因此,必须满足的最主要几何条件是水准管的水准轴平行于望远镜的视准轴。
A、上丝;B、中丝;C、下丝;D、水平视线。
11.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就是确定该点的地理坐标或高斯平面直角坐标,以及该点的( )。
A、高程;B、方位角;C、已知坐标;D、未知点坐
12.在地形图上精确确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是( )。
A、由比例尺直接在图上量得;B、用比例直接求算;
C、先求坐标再反算求水平距离;D、用圆规在图上卡。
13.在地形图上确定某点的高程依据是( )。
A、图的比例尺;B、平面坐标值;C、图上等高线;D、水平距离。
14.地面某点的经度是通过该点的子午面与起始子午面的夹角,过某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该点的( )。
A、经度;B、纬度;C、真方位角;D、磁方位角。
15.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 )控制测量两种。
A、导线;B、三角;C、四边形;D、高程。
16.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 )来测定两点间高差的。
A、水平视线;B、圆水准器;C、旋转轴;D、视准轴。
17.在同一张地形图上,等高线平距越大,说明( )。
A、坡度小;B、坡度越陡;C、平地;D、坡度越缓。
18.AB直线的象限角为北偏西45º,则BA直线的方位角为( )。
A、15º;B、115º;C、215º;D)135º。
19.平面控制可构成三角形网和( )网的形式。
A、四边;B、导线;C、三角锁;D、中点多边。
20.地形测图中被测定高程和位置的点称为( )。
A、地貌;B、地物;C、地形;D、地形点。
21.五百分之一围属于( )比例尺。
A、大;B、中;C、小;D、特小。
22.大坝变形观测起始值(原始数据)必须在建筑物( )取得。
A、形成前;B、蓄水前;C、形成后;D、蓄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