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简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大数据时代新生的一个战略性前沿学科新生代专业。
山东农业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隶属于威廉希尔中文网站,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我校于2018年开始招生,目前该专业是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该专业就业前景广阔,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良好数学和计算机基本素养,系统掌握数据科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面向不同领域大数据应用的数学建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等相关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数据科学方向的科研创新和继续深造的应用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
(一)工程知识:具有从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工作所需要的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
(二)问题分析:能够应用自然科学和大数据科学的基础原理,运用文献研究、计算思维等方式分析复杂大数据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三)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复杂大数据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四)问题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大数据工程问题进行研究。
(五)使用现代工具:能够应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知识,针对复杂大数据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侧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六)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计算机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大数据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大数据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八)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健康的体魄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大数据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工程责任。
(九)个人和团队: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十)沟通:能够就复杂大数据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和概括总结的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基本能力。
(十一)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具备在多学科环境下进行工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的能力。
(十二)终身学习:能够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具备自主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核心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必修课:思政类课程、计算机导论、大学英语
学科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程序设计、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逻辑、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计算机网络
专业核心课:数据分析编程基础、大数据计算框架、大数据存储、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挖掘与分析、机器学习
专业方向课:Java语言程序设计、Java Web开发技术、多元统计分析、大数据开发技术、数据可视化、计算机专业英语、R语言、农业大数据概论、时空大数据分析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验课程:计算机导论实验、程序设计实验、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数字逻辑实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数据结构实验、操作系统实验、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数据分析编程基础实验、大数据计算框架实验、大数据存储实验、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数据挖掘与分析实验、机器学习实验、Java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多元统计分析实验、大数据开发技术实验、数据可视化实验、Java Web开发技术实验、软件工程实验、R语言实验、时空大数据分析实验等。
实践教学环节: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分析编程课程设计、大数据存储与计算框架综合实习、大数据分析综合实习、机器学习综合实习、大数据技术综合应用创新实践、创新创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六、毕业学分
170学分
七、标准学制
基本学制为4年,弹性学制为3-8年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九、特色与优势
专业建设依托山东农业大学农业大数据研究中心。中心设有5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农业部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技术创新型)、农业农村部黄淮海智慧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大数据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大数据与农产品精致化市场服务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数字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厅级科研创新平台-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新农村建设土地资源空间数据采集与利用实验室、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智慧村镇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平台-山东农业大学智慧农业重点实验室;1个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平台(山东农业大学亿利绿土地技术研究院)。具有计算机、无人机、测绘级GNSS接收机、高性能计算平台等相关硬件设备。
分类创新培养本科生导师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专业从2018级本科生开始实施分类创新培养机制,采用多元化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求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科研型与应用型人才。为学有余力、对科研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配备本科生导师。培养期间,由导师对学生学业和创新情况进行相关指导。学生主要参与导师科研项目,或者以导师作为指导教师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大赛或其他相关专业竞赛。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ACM程序设计竞赛、数学建模、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山东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阿里云天池大赛、kaggle比赛等本专业相关的一些比赛,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双创人才培养机制。本专业先后在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高寻真源(山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思途共享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神舟航天软件(济南)有限公司等建立实训、实习基地,联合培养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人才。一直与校外企业合作,在数据分析与挖掘、机器学习等方面开展实训课堂,校企共同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北京华清远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等共建山东农业大学现代产业学院,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本专业近2年毕业生共计132人,有34人考取研究生,其中13人考入双一流大学。主要考取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河北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河海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长江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等。